|
作者:托馬斯?索維爾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譯者:張亞月 梁興國 出版日期: 2013年8月
|
當今社會,專家教授被網民戲稱為“磚家”、“叫獸”,微博大V鋃鐺入獄讓粉絲大跌眼鏡,如此種種不禁讓人反思,知識分子到底扮演什么社會角色?美國學者托馬斯?索維爾的社會學名著《知識分子與社會》直截了當地給出答案:社會添亂者。
理想主義卻辦壞事
此書主要研究公共知識分子在經濟、媒體、法律、戰爭等領域的輿論導向及其現實影響。索維爾發現,很多時候,聲譽顯赫的知識分子為社會病癥開出的“藥方”,經常被實踐證偽,甚至會帶來巨大災難。比如在“二戰”爆發前夜,羅素主張廢掉英國的陸海空三軍;蕭伯納認為希特勒著手管理歐洲可以讓他安心入眠,而責怪美國人“過于畏懼獨裁者”。
在索維爾筆下,知識分子熱衷談論財富的分配,卻不關心財富如何被創造,這種“半路開始的敘事”最終造成既低效又不公正的經濟政策;在外交領域,他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擁抱“和平”、“裁軍”、“反戰”等美好的字眼,但這種膚淺的道德觀塑造了綏靖主義的外交政策,從而犧牲了長期的和平。知識分子滿腔理想主義情懷,卻往往好心辦壞事。
胡言亂語成本不高
對于知識分子的“添亂”行為,另一位學者波斯納給出了經濟學式的分析:當前活躍的公共知識分子大多是擁有終身教職的學院教師,或是專業領域內的職業保障無虞者。他們的“胡言亂語”,一般不會危及其職位安全,因此在公共領域的退出成本極低,從而導致其言論缺乏質量。簡而言之,就是因為“說錯了沒啥”,所以“隨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