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无套内谢69xx,91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91精品 ,黄色91网站,色婷婷激情av,羞羞答答成人影院www

您好,請選擇問題分類進行咨詢。
聯系電話
010-64938082
首頁 > 千秋書院 > 中外書訊
瀏覽:620次發布時間 : 2023-10-10什么是科學(第二版) 北大清華科學史必讀書目吳國盛教授經典作品入選2023得到年度書單


作者:吳國

出版社:商務印書

出版時間:2023年01月


編輯推薦


中文里有諸多關于科學的話語,比如“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 “科學防疫”“科教興國”“科學家”“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其中的“科學”都指同一個東西嗎? 在中西醫之爭中,或者說在關于中醫是否是科學的討論中,撇開里面的那些政治的內容,那些意識形態的內容,在這一討論的背后,或者在進行這一討論之前,是否需要先澄清一下“科學”的含義。 科學,對中國人來說,到底是什么?——是真理,指向知識?是意識形態,指向政治?是技術,指向某種功效?又或是W所不能,指向某種神話? 在這本書中,吳國盛教授從其專業和研究出發,分析中國人的科學觀念,闡明科學和哲學、宗教以及倫理傳統的關系,揭秘科學的文化基因,幫助我們理清我們的各種科學觀念,引導我們反思我們的文化傳統。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吳國盛教授先是梳理當代中國人的科學觀念,然后闡述現代科學起源于古希臘的理性科學,并對比中西文化的差異。接著又從兩個方面討論現代科學的產生:第一、宗教直接助力現代科學產生;第二、數理實驗科學塑造了現代科學的標準。此外,吳國盛教授還討論另一科學傳統——博物學(自然志),并由此回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坦言雖然在數理實驗科學的意義上中國沒有科學,但是在博物學的意義上,中國有科學,并由思考中國文化的當代命運。


作者簡介


吳國盛,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史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吳國盛教授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空間物理專業,碩士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師從葉秀山教授。主要著作有《什么是科學》《科學的歷程》《技術哲學講演錄》《時間的觀念》等。 曾獲得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博士論文《技術與形而上學》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著作《科學的歷程》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著作《時間的觀念》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精彩書評


本書既從西方語境,又從中國人對科學認識的實際出發,思考與解釋科學的 本性與本源,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且深入淺出,易于理解和接受,是我見到過的Z好Z適合當前國人閱讀的科學哲學著作。

——韓啟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


吳國盛先生還原并呈現出科學Z為本源的面貌,以此引發中國人反思并糾正自己對科學的長期誤解。

——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講席教授)


目 錄


韓啟德序

饒毅序

第二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現代中國人的“科學”概念及其由來

第一節 兩種基本用法

第二節 科學:夷之長技

第三節 科學:來自日本的西方詞匯

第四節 科學:替代性的意識形態

第五節 小結


第二章 西方科學溯源:希臘理性科學

第一節 science 辭源及其演變

第二節 “仁愛”與“自由”:東西方不同的人性理想

第三節 “科學”作為希臘的“人文”

第四節 自由的學術:希臘科學的非實用性與演繹特征

第五節 希臘數學作為自由學術的典范

第六節 科學與禮學:希臘與中國的天文學

第七節 自然的發明與理性科學的誕生

第八節 小結


第三章 現代科學溯源之一:沒有基督教就沒有現代科學

第一節 沒有基督教就沒有現代科學

第二節 大學:自由學術的制度保障

一、大學是一個自治機構

二、大學提供基督教世界普適的學問標準

三、大學以講授自由之藝為基本

四、大學以自由辯論為主要教學方式

第三節 經院哲學:中世紀的科學形態

第四節 唯名論革命為現代科學開辟道路


第四章 現代科學溯源之二:數理實驗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

第一節 求力意志:從求真的科學到求力的科學

一、從理性自由到意志自由

二、人類中心主義

三、征服自然

四、實驗科學

第二節 世界圖景化:自然數學化與世界圖景的機械化

一、自然的數學化

二、空間化

三、時間化

四、機械化


第五章 西方另類科學傳統:博物學

第一節 什么是博物學

第二節 西方現代博物學的興衰

一、現代早期:從文藝復興到16世紀的博物學

二、17世紀的博物學

三、18世紀的博物學

四、19世紀:博物學的黃金時代

第三節 博物學的當代意義

第四節 重建科學譜系


第六章 傳統中國的科學

第一節 李約瑟難題

一、中國古代無科學

二、中國古代有科學

第二節 中國古代的博物學

一、概念界定

二、李約瑟范式及其局限

三、以博物學眼光重建中國科學史:天地農醫


結語

附錄一 對批評的答復

附錄二 地方性知識的哲學和社會學

名詞索引


關于千秋業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聯系我們
2007 - 2012版權所有 ? 北京千秋業教育顧問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立路68號(陽光廣場)B2座16層1602室 郵編:100101
聯系電話:010-64938082 傳真:010-64938079 E-mail:19466420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