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專制、穩定和技術》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EAST: How Exams, Autocracy, Stability, and Technology Brought China Success, and Why They Might Lead to Its Decline,耶魯大學出版社,2023年8月,440頁。
作者黃亞生,美國MIT斯隆管理學院教授。代表作《改革時期的外商直接投資》(新星,2005年)。黃是紅三代,祖父名列中共創始50人之間,父親著有《永不消逝的電波》。
關于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穩定,上世紀80年代金觀濤的分析曾經比較有影響。他在《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中提出,官僚政治、儒家思想和土地私有制構成穩定結構的核心要素。破壞穩定結構的無組織力量主要包括官僚系統膨脹,皇權擴張和土地兼并,農民起義和外族入侵消滅無組織力量之后,系統恢復穩定結構,中國歷史呈現有周期而超穩定的特點。
超穩定結構使得超大體量的國家得以建立,是中國古代文明盛大發展的基礎,但最終也是它無法進入現代文明的根本約束力量。這樣,超穩定結構也順便回答了李約瑟之問。中國科技曾經領先,為什么未能發展出現代科學?因為無組織力量帶來周期性破壞,技術無從積累。按照金觀濤的說法,超穩定結構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確立。這一理論似乎不大涉及超穩定結構如何形成,以及之后2000年歷史中如何變化。
在本書中,黃亞生提出,中國社會的穩定是歷史的產物。他用考試立國替代超穩定結構來解釋中國社會的長期穩定??荚嚵贫仁菤v史演化的結果,中國作為超大型國家走向穩定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至此為止,雙方似乎只是大歷史概念構造上的不同。但在回答李約瑟問題時,黃亞生提出了新的分析框架。
科舉考試提供了充分的激勵,誘使知識工作者放棄異端思想。專制保障科舉晉級者分享既得利益,形成正反饋的網絡效應??婆e系統像黑洞一樣吸收了所有的思想供給能力,破壞了協作創新,新思想無法形成現實意義,這就是高度穩定的由來。只是這種穩定犧牲了技術創新的能力。結論是,考試制度會阻礙技術創新,并且在歷史上應該留下印記。
這樣講,有沒有定量分析作為依據呢?黃的團隊建立起中國歷史發明數據庫CHID,收集了大約一萬宗發明。CHID中的發明項目來自李約瑟《中國的科技與文明》和中科院《中國科學技術史》,這些研究成果也包括發明時間的判斷。有些歸屬于中國的發明今天看來很難想象,比如威士忌和白蘭地都是中國人發明的。
他們根據中國歷史發明統計結果,控制人口數量的變量,計算出中國朝代發明指標CDI。結果發現,中國歷史按發明活躍程度可以分為三個時期,隋以前、唐宋和元明清,三個時代的發明能力呈現大比例下降,CDI指數分別為24.5、9.4和5.3。李約瑟認為,中國技術創新能力在明代開始衰退。黃亞生則將這個時間提早到隋唐,考試立國開始確立的時候。
考試保證了專制在巨大國土上的實施和持續,避免了民眾對治理合法性的思考。由此出發可以實現社會穩定,而穩定又反過來強化了考試和專制。在這個優化平衡組合中,技術成為犧牲品。技術只要能夠維持穩定就足夠了,整個社會沒有創新的動機。當技術創新節奏緩慢時,這項缺陷并不嚴重。有些技術可以從國外引進,比如農業技術。然而到了近代社會,技術創新成為全球競爭的決定因素。由于考試、專制和穩定三者間實現了捆綁,無法兼容技術創新。在外部競爭壓力下,社會只能走向崩潰。
現代中國的主要課題之一是在盡可能保持考試立國的前提下獲得技術創新,重建新的穩定形態。技術創新的決定因素有兩項,規模(人才、投資、市場)和范圍(多樣化)。規模主要與政府吸引人才、投資和控制市場的能力有關,范圍是指形成創新的思想市場??荚嚵鸵幠J强梢约嫒莸?,規模對技術創新有促進作用。但政府依靠規模只能解決一部分技術創新需要,比如運用舉國體制進行技術追趕,或者利用市場規模購買、交換技術等。
發揮規模優勢適用于已知技術的創新,未知技術的創新則依賴于范圍的供給。中國發明的兩個高峰是魏晉南北朝和戰國時期,并不是規模突出的時代,卻是思想市場的時代。不過全球化帶來了新的機會,可以解決范圍不足的缺陷。比如政府可以通過服務貿易,將技術創新工作外包。在離岸的思想市場上,技術創新所需要的范圍要素可以得到滿足。利用這樣的組織方式,本地可以獲得創新的充分供給。
外包技術創新的總結讓人想起黃亞生對中國引進外資現象的分析。黃亞生是著名的中國依賴FDI(外商直接投資)敘事的提出者,在這個敘事中,中國經濟對外資的依賴不是因為需要資本,而因為需要附著于FDI的制度要素。FDI提供了中國經濟增長所缺乏而又必要的制度要素投入,包括資源配置的市場化。引進外資相當于外包市場經濟制度,這一大膽假定和本書論斷之間的聯系是很明顯的。
國內對周秦之變比較感興趣,黃亞生則強調隋唐之變和考試立國。他解釋說,帝國并不壓制發明,儒家并不阻礙創業。我們需要新的理論,比如通過技術創新外包獲得充分的創新供給。這也意味著,在全球化時代,仍然可以出現穩定的大國。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原創灰犀牛EDU、北京讀天下,作者:黃亞生。轉載僅供學習交流,圖文如有侵權,請來函刪除。)